思政课部杨薇老师专题讲座

作者: 时间:2020-11-19 点击数:

思政课部杨薇老师专题讲座

新时代楚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以楚国青铜器、漆器为例

 

 

2020年11月18日下午13:30,教一110教室,由科研处承办的专题讲座“新时代楚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楚国青铜器、漆器为例”,由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老师杨薇老师开讲,可以容纳近两百人的教室座无虚席,还有不少同学因教室无座位而站立听讲。

本场讲座面向全校师生所有年级所有专业,在整整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杨薇老师结合PPT,以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和楚国典型器物——虎座鸟架鼓为切入点,分析楚国青铜器和漆器的独特制作工艺以及极具匠心的造型设计,解析其中反映出来的楚国的文化精神,尤其是楚国先民积极向上、开放融合、革故鼎新的精神,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在当今的国际大环境中,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积极、开放、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讲座首先借助视频让学生看到现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体现楚文化的事物,比如建筑,比如服装,比如食物,等等。在这其中,最能体现先秦楚国先民文化精神的就是青铜器和漆器。

在楚国青铜器方面,杨薇老师着重介绍了曾侯乙编钟、王子午鼎和曾侯乙铜尊盘。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曾侯乙编钟出自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出土时,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编钟出土后,文化部的音乐家对全套编钟逐个测音。检测结果显示: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半八度, 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此后,编钟曾三次被奏响,最近的一次是1997年,著名音乐人谭盾为庆祝香港回归创作大型交响乐《交响曲1997:天·地·人》时,由国家特批再次敲响了编钟。王子午鼎的主人是“问鼎中原”的楚庄王的儿子,当时任楚国的令尹。王子午鼎宽体、束腰、平底、斜立式耳,口部有一周厚边,腹部满浮雕的攀龙和窃曲、弦纹。器身周围攀附着六条浮雕夔龙,兽口咬着鼎的口沿,兽足抓着鼎的腰箍,浑身动感十足,仿佛即将腾空而飞。鼎盖作平顶微弧,有圜形钮。盖、颈、腹内壁均铸铭文。王子午鼎是分铸后焊接而成的,采用了榫卯、中介物等新型工艺,技艺之高超,堪称一流。曾侯乙铜尊盘是一套酒器,由本体、各部附件和镂空附饰3部分组成。铜盘内立有1件铜尊,铜尊装酒,铜盘盛冰,就可以起到冰镇的作用。最值得称道的是铜尊盘的制造工艺,为楚国首创,被称为“失蜡法”。它的原理是在蜡做的模型之外浇淋耐火材料(如泥浆),待干透形成铸范后,通过高温煅烧使蜡融化流出,整件铸件模型变成一个空壳,再向内浇注铜液。铜液冷却后将泥范脱落,形成铸件,再焊接到本体上。整个尊体使用了34个部件,通过56处铸焊连成一体,铜盘使用了38个部件,经由44处铸焊连成一体,铸造、组合工艺都极其繁复,造型、装饰、设计十分精巧,是战国时代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

讲座接下来讲到了楚国独居特色的器物——漆器。杨薇老师着重分析了漆器的三大艺术特征。艺术特性之一:实用与观赏的完美统一。楚国漆器大多为使用器,但楚人就是利用这些普通物品创造出了一件件艺术珍品,它们充满生活情趣,融使用、情趣和观赏于一体。如包山大冢出土的凤鸟双连杯和鸟首衔珠带流杯,器形为仿生设计,造型生动活泼又别出机杼,双连杯设计为一凤鸟展翅,双翅负双杯,二杯有孔相通,以凤尾作柄以二只小凤为足。这是一件新婚夫妻喝交杯酒时所用的杯,一鸟虽负二杯,但其内因孔而对流或说是酒可对流,饮者可以自由,以免不能饮酒者难看。这一设计实际上为了强调情趣而又没有放弃使用功能。特征之二:具象与抽象的巧妙结合。漆器中很多作品的创作方式常常是将现实世界打散,将具体的对象分解之后重新构成新的艺术形象。这种手法所创造的形象、空间氛围,规模气度等方面往往出人意料,不同凡响。创作者通过圆雕、透雕、镂雕等技法将所创作的对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尤其是精神气度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如江陵雨台山出土的虎坐立凤,这件作品由二部分组成,上部为凤下部是只虎。通高近九十厘米,凤昂首展翅,背插一对鹿角,神气活现地站立在虎背上,悠闲而自信地占着四周的空间,并赋予这空间以浓厚的美学氛围。特征之三:生与死的独特思维。“信巫鬼,重淫祀”是楚人的习惯,在楚文物中反映这一主题思想的也极为丰富,也创造出了一批杰出的艺术佳作,如镇墓兽,它是楚墓中常见的一种具有神秘的文物,其基本形态包括兽形首、真鹿角和方木座三个部分。楚人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巧妙地利用鹿角所具有的向上伸展,向四周扩散的抽象形式,及其扑朔迷离、灵动多变的视觉印象来渲染一种神秘的氛围,以加重镇墓兽这一种神秘物的力量。

 

在对青铜器和漆器的讲授中,杨薇老师让学生感受到了楚文化浪漫、奇谲、神秘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体会出了楚文化的民族精神,尤其是楚人的积极进取、开放融合、革故鼎新的文化精神。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他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经历“筚路蓝缕”发展成为“问鼎中原”的泱泱大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楚人开拓进取的精神。王子午鼎的铭文中就记录了王子午在担任令尹的六年时间里,北伐东征,为拓展楚国疆域立下了赫赫战功;虎座鸟架鼓的造型也显示了楚人对于周边民族的征服过程。从楚国青铜器和漆器中,可以发现,楚人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是从来不会固步自封,从来不会拒绝外来文化的合理因子,比如在青铜器的冶铸方面,楚人吸收了吴越等地的铸造方法,并加以创新,才有了惊艳绝伦的“失蜡法”,也就是现在还用于精密仪器制造的“熔模铸造法”。楚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兼采中原夷夏之长,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学习,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比如王子午鼎的造型就完全不同于传统方型鼎和圆形鼎,它虽为圆形鼎,但它的底部却是平的。更奇特的是,一般所见圆鼎,腰部浑圆外凸,王子午鼎却是束腰收腹,腰部好像被一条腰带紧紧地扎起来似的。这与楚人独特的审美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楚王好细腰”,所以楚人把对细腰的偏爱应用到青铜礼器的铸造上,让王子午鼎的造型具有与众不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由于楚国降雨的拓展,和周边地域交流加强,楚人不仅接受了北方中原漆器装饰技术的影响,还与秦、巴、蜀等国厂泛接触,使漆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有楚国自身特征的漆器工艺系统”,最后发展为战国时期漆器艺术最为发达的地区,并对后世漆器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讲座的最后,杨薇老师呼吁现场同学要传承楚文化精神,并把开拓进取、开放融合、革故鼎新的精神发扬光大。

 

 

 

网站: www.umrecycles.com 版权所有 © 2007-2025 365英国上市官网(VIP线路)检测-Best Platform 鄂ICP备10004916号

Baidu
sogou